:::

校史文物介紹

奉安櫃

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各級學校皆建置奉安櫃 (庫),用以放置「天皇教育敕語」及「天皇與皇后照片」,敕語猶如天皇分身,因此平日上學時,學生一進校門都必須朝奉安櫃方向鞠躬致敬。

奉安櫃外觀類似一般保險櫃,但外觀上有幾點不同可資辨別,如奉安庫可見「五七之桐」和「鳳凰蒔繪」,鳳凰和桐樹都是祥瑞高貴的象徵。

中山女高校長室內所存奉安櫃即可見「五七之桐」圖樣,三片桐葉上有三穗花束,左右花穗各帶五苞,中間花穗則為七苞,日本稱為「五七の桐」,為桐紋中最高級、被視為當權者的紋章,徽幟地位僅次於日本皇室的「菊紋」。

棟札 (上樑記牌)

棟札,即上樑記牌。為日本人建築房屋時舉行「上樑式」(或稱上棟式、上棟祭)時置放在屋內高處的牌子。上書工程名稱與上樑時間、業主、設計者等與建築相關的資訊,同時亦書寫神官之名請求庇佑。

逸仙樓三樓天花板內的棟札為木製,上書「奉鎮祭 屋船久久能知命 屋船豐受姬命 手置帆負命 彥狹知命 臺北市上埤頭百拾二號番地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新築校舍」。

「奉鎮祭」即校舍落成舉行的祭典、中間四句「屋船久久能知命」是「木神」、「屋船豐受姬命」是「稻神」、「手置帆負命、彥狹知命」都是木神,祈求神祇保佑屋舍。

逸仙樓始建於昭和十一年 (1936),同年 12 月 17 日舉行上棟式 (棟札置放之日),竣工於昭和十二年(1937)。

西式壁爐

壁爐的空間原為和式作法室的準備室,主要做為日本傳統禮儀教學之和式空間。

日本殖民臺灣時期,高等女子學校都設有和式作法室提供學習茶道、華道 (插花) 等,此處壁爐刻意建置於房間轉角處,有洗石子灶口、墨綠釉面磚爐身、木質檯面、木造假爐道,但並沒有真正煙囪或煙道,主要作為裝飾用,表現出和洋融合的味道。

古蹟鏡子

位於逸仙樓南北棟北側底的一面大鏡,木質鏡框,鑲嵌於壁。

左下角可見一排文字:「昭和六年三月,富田先生、金田先生寄贈」。

原作為廁所入口前整理儀容之用 (今廁所入口已更改方向),昭和六年即西元 1931 年,推測為本校西門町舊校區舊物,隨著 1937 年遷校至此,一同移置至現今位置,年復一年,陪伴學生度過青春歲月。

圓拱高窗

圓拱高窗,與逸仙樓其他長條窗同高。

只是頂上採圓拱形式,這是現代主義建築強調簡潔線條 (直線) 原則之外,一種變化與平衡效果。

圓拱高窗主要設計在原校舍之作法準備室 (逸仙樓三樓東西、南北棟交接處)、音樂教室及樂器練習室 (逸仙樓南北棟二樓突出之建築) 外牆的最上層。

圓拱高窗均為上下推拉窗,除此之外,整體外牆也有少數幾樘平轉式旋窗。

槢木天花

逸仙樓天花板有數種施作方式,因而呈現不同的風貌。槢木天花板為一種表面沒有紋樣表現的封閉式天花板。

此種天花板會先在樓板下方做吊筋,次以扁狀木條施做底面骨材,再塗抹稻梗灰漿為底塗、麻絨灰漿為中塗,最後表面施作面灰層整平。完成以後,其表面平整且無任何紋樣線條的分割,只在周圍做線板收邊。

這樣的天花板,簡單而素雅,目前在逸仙樓三樓、南側校舍的東側樓梯間可見到此種天花形式。除此之外,西側二樓半圓形空間前走廊,此處留有一個方形孔洞,也可看到槢木天花之結構。

木作檯度與踢腳

木作檯度的形式簡單,表面僅以單一「鏡板」作帶狀組合,上方作線板收邊 (笠木),下側則直接施作木作踢腳 (幅木),整體高度約一百一十公分。

此類板材表面一定的間距會設置排氣孔,其目的是用來排除牆體潮氣,避免木板受潮腐朽損壞。

另,牆面的部分,就原始工程紀錄記載,大部份空間均施作拌有麻絨灰漿的壁面。

外牆壁磚

外牆使用的是偏茶黃色的淺色條紋壁磚。此種壁磚屬 「二丁掛」 式,即磚面高度尺寸為六公分者 (一丁=三公分)。整體外牆壁磚形式依據施作位置可以分成四種:

  • 平面磚:使用在大面積的牆面,平均長約 22.5 公分。
  • 牆角弧面磚:使用在牆體轉角的收邊,平均弧長約 21 公分。
  • 窗戶邊緣轉角磚:L 型一體成型的壁磚,主要用在門窗開口邊緣,尺寸約 9 公分 × 6 公分。
  • 屋頂女兒牆圓角磚:磚型類似竹面,主要用在屋頂鏤空式女兒牆中間作橫向的轉折收邊,長度約 15 公分、弧長約 4.5 公分。

門窗

門是以「唐戶式」為基本形式。此種門扇的表面作有簡單的矩形鏡板,鏡板數目有單一,也有數個組合出不同的形式。開閉方式均屬於 「平開式」,只是有單開及雙開兩種區分。

外牆窗的形式主要是長條狀,運用在水平帶狀窗的組成。這種窗戶外表雖是獨立,但實際從室內來看,卻是兩扇合為一樘的作法,且均為上下推拉的開關形式。室內窗的部分,走廊與各空間單元之間的窗戶,也是兩扇合為一樘的作法,且一樣也是上下推拉的開關形式,這些窗戶的上方都設有平轉式旋窗作為換氣之用。

上述窗戶的玻璃厚度僅有 2 公釐,現早已不生產,因此維護上除特別小心外,尚需利用於修復階段刻意保留的腐朽舊窗,以作為取得 2 公釐厚度玻璃的更新來源。

設計者 — 臺北州土木課營繕係 篠原武男

依據 「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新築移轉紀念錄」:設計者一欄署名:臺北州土木課營繕係,當時的係長為篠原武男。

雖然無直接文獻表明篠原武男為原創設計者,但至少知道他是建築工事的主導者。而且,他在 「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新築移轉紀念錄」 中所發表的文章,曾說明他參與規劃設計的構想與工程監督過程的心得,多少可以了解他所具備的設計專業能力。

在日治時期,臺灣諸多知名建築家幾乎全出身於東京帝國大學,而篠原武男 1914 年畢業於鹿兒島工手學校,顯見其在現代主義建築設計能力上所受到的同等重視。